昨晚10點左右,橙友紀女士報料,朋友家小區里,發現了小浣熊,太可愛了,現在還沒抓住。

  紀女士說,朋友家住在拱墅區融信公館ARC(2020年交付后,現在名為“榮沁軒”),很多業主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小動物,覺得很好奇。

  “說明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讓很多動物跑到小區了,生物多樣性越來越好?!?/p>

  紀女士的朋友姓梅。昨天晚上11點左右,梅女士說,自己還在樓下,準備再“偶遇”小動物。

  梅女士說,自己不認識這個動物,長得太可愛了,有的鄰居說像小浣熊,后來有鄰居研究了下,說像是貉。

  “這個小動物前臉和正臉,很像小浣熊,但尾巴不像?!?/p>

  梅女士從網上找了小浣熊、小熊貓和貉的圖片對比了一下,小浣熊的尾巴是長長的,但這只小動物的尾巴,有點像松鼠,一團一團的,感覺更像貉。

  它從哪里來的?

  梅女士說,業主群里大家都在討論,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業主們養的,而且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小區了。

  大前天,它就來了小區,有業主拍了當時的圖片和視頻。

  梅女士說,當時小動物出現在童玩區,就是在12幢正下方,這次是在12幢西面?!?2幢的東面是靠余杭塘河,前天出現時在靠河邊,這次在12幢另一側?!?/p>

  大前天出現時,旁邊還有很多小朋友,小動物也不太怕人,沒有攻擊孩子。

  當時“小浣熊”出現在白天,這次是晚上。

  “今天大家很高興,都過去拍照,小動物也很‘配合’,讓大家拍?!?/p>

  梅女士說,物業告訴我們,暫時不要去觸摸它,不清楚它身上有沒有攜帶病毒,有關部門稍后會過來。

  晚上11點半,記者聯系上杭州拱墅消防大關救援站,對方表示晚上確實有這起警情。

  救援人員說,他們抵達小區時,小動物在草坪上?!爱敃r業主很多,小動物后來就鉆進了草叢?!?/p>

  消防拿出熱成像儀打算繼續追蹤,已經沒了蹤跡,他們讓小區物業臨時在附近設置了警戒,并告知業主,不要輕易觸摸它。

  晚上11點多,記者將小區里的小動物照片發給杭州原鄉野地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的兩位專業人員,他們均表示這是一只貉。

  “我們一周前已經聽說了杭州出現了貉,當時在慶隆苑,我們過去找過,但不見了?!焙贾菰l野地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小沈說。

  小沈說,貉會游泳,跟小浣熊長得像,區別主要在尾巴。

  “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業主們如果遇到,不要害怕,不要投喂,不要接觸,如果是野生的,可能攜帶病毒,要立即報給林業等相關部門?!?/p>

  2020年,快報曾報道,杭州原鄉野地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在良渚東明山上安置了10臺紅外相機,也發現了“貉”。

  視頻上它出現了不到一分鐘,低著頭,這邊聞聞,那邊嗅嗅,應該是在尋找食物。

  貉(音同合),犬科,長得像浣熊也像狗,體形在二者之間,在平原、丘陵、山地、草原、河川、溪流棲息,白天窩在洞里,晚上出來覓食。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研究員王放在上海拍到的貉。

  小沈說,貉性情溫馴,膽小怕人,一般沒攻擊性,善攀爬游泳,一般進城的貉,會吃垃圾和貓糧狗糧?!斑@是杭州周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影像記錄,之前也沒有發現過貉進入城市,我們覺得驚訝,它會不會是迷路了?還是比我們想象中要多?”

  新聞

  多看點

  上海松江78個小區、公園綠地有貉出沒

  遇到最好“視而不見”

  2021年6月,上海公布了一項針對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貉的調查。松江、閔行和青浦區是上海貉最多的幾個區,其中松江區是貉最常出沒的區域,有78個小區、公園、綠地等地塊有貉分布。

  松江的大部分小區,特別是泗涇、佘山一帶,都是貉生活的大本營。閔行和青浦也有大而連片的貉分布。楊浦、浦東等地的分布較為零星。崇明島目前沒有貉分布的證據。

  調查人員介紹,從松江本地人口中得知,過去松江水稻田遍布的地方,偶爾能看到貉在田間、河邊活動,現在,作為土著居民的貉也適應了高樓林立的新環境,“貉的挖洞本領不強,所以,墻基下面現成的空洞很受它們青睞,它們只需要挖開墻基綠化帶表層的浮土,就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地下宮殿?!睋?,這類利用墻基的洞占了所調查貉洞穴的80%以上。

  此外,假山也是貉入住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假山不只有貉最喜歡的現成的空洞,還緊靠水邊和綠化帶,有豐富的水源和食物,可謂食宿無憂。

  “整體上來說,郊區的新小區、別墅區、校園,有著較大的綠化面積,所以看到貉不難。人喜歡綠化率高的小區,貉也喜歡。有的新小區還沒有居民入住,周邊自然分布的貉已經擴散到了小區的綠化帶中,率先成為小區居民。相比之下,上海市區很多路面硬質化程度較高的石庫門、商業區和一些老小區中,很難看到貉的蹤影?!闭{查人員介紹。

  住在這些地方,貉吃什么呢?調查人員表示,目前還沒有關于上海貉食性的詳細研究,不過,貉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在野外采食嚴重依賴于生境、季節等因素,也就是說,周圍有什么吃什么,“在我們的觀察中,上海的貉喜歡在綠化帶的土壤和水邊尋找食物,也會偶爾吃投喂給流浪貓的貓糧和濕垃圾?!?/p>

  那么,市民如果偶遇貉,應該如何對付?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城市雖然是以人為主導的生態系統,但也是眾多野生動物的家園。不論在哪個城市,與野生動物共存都是城市化和生態文明碰撞所面臨的挑戰。市民如果偶遇貉,首先是不要害怕,其次不要接觸它,更不要投喂它,就當它不存在,做到“視而不見”。

  貉是一種夜行性動物,不會主動攻擊人。通常情況下,當它看到人靠近的時候,會先警戒,然后迅速逃跑。城市中的貉習慣了人類活動,從警戒到逃逸的距離比很多荒野中的動物更短,所以,造成了很多人誤以為貉不怕人的假象?!拔覀冇^察過數以百計的貉,從來沒有一只能讓人徑直靠近到5米內,更別提主動傷人了?!睂<冶硎?。

  2020年,松江泗涇一小區爆發貉事件,起因是人類投喂流浪動物引發的,由此可見,人類的投喂可能會導致貉在局部小種群爆發。

  專家表示,局部種群密度過高不是一件好事,它可能會加劇疥螨等的傳播、增加種內沖突、增加對人等其他生物的影響……若是直接投喂貉,還會引發貉行為上的改變:當貉知道人類是投喂者之時,不僅會喪失警戒之心,還會主動靠近乞食。這不僅會讓貉喪失野外生存能力,還會增加人貉之間的潛在沖突。

  此外,作為野生動物,如果貉受到大型犬、人等的主動攻擊,也會拼命反抗。遛狗時候牽繩、減少流浪貓的散養就能降低大部分寵物與貉的直接接觸。如果在初夏時節看到路邊有小貉,不能出于善心撫摸、帶走飼養。

  據悉,在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也聽過、見過很多對貉不必要的傷害。去年年初,貉上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擅自捕捉、傷害野生貉的種種行為都被法律所禁止。如果貉的存在確實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聯系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進行處理。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董呂平

  視頻 陳雪艷

  通訊員 沈力